“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從清遠連州星子鎮采訪歸來,田野里的讀書聲尤回蕩在視源公益志愿者們的耳畔,鄉村良田美池的勝景儼然再現于眼前。清遠連州,一個偏僻的鄉村,星江中學安靜地坐落在這片被青山綠水環抱的土地。陽光溫柔地透過樹梢,灑落在少年們稚嫩的臉上,照亮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充盈著他們的出山夢,也溫暖著他們對未來的憧憬。然而,這群少年們卻因學校伙食的單一與家中經濟的拮據,在走讀與住宿之間徘徊。學校的伙食雖能果腹,卻難以與家中的飯菜相比;而家庭經濟的拮據,又讓他們難以承擔走讀帶來的額外開銷。幸運的是,這群少年成為了視源公益“維C護苗”健康晚餐計劃的受益者,關于他們的故事正向我們徐徐展開……賴淞垚:小小肩膀,大大夢想
賴淞垚,一個生活在星子鎮賈屋村單親家庭的15歲少年,眼神中總帶著幾分超越年齡的成熟。他的母親自他三個月大時便為了生計外出打工,一年也不一定能回來一次,他甚至已然記不起上一次母親回家是什么時候。生活的重擔,早早地落在了這個孩子的肩上。
賴淞垚已經有3個多月沒有吃過可樂雞腿了,恰逢周末,視源公益的志愿者給他買了雞腿和可樂,加了一板雞蛋,賴淞垚高興得合不攏嘴。回到家,淞垚熟練地在廚房忙碌,手中的鍋鏟翻飛,頓時房間香氣四溢,從小被寄養的他,很小就已經學會了自己做飯,可樂雞腿和西紅柿炒蛋很快出爐。
與外公外婆吃飯時,遠在外地的母親也通過視頻電話連線,賴淞垚與媽媽邊吃邊聊,遺憾的是,兩分鐘不到,媽媽又要開始上課了。在外公外婆家,賴淞垚住在表弟住過的一間臥室里,屋子里沒有額外的陳設,對于他來說,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定要考一個好的學校。期中考試,他的努力并沒有白費,成績在年級排名第二。
(圖為賴淞垚與外公外婆一起享用他做的晚餐)
“我吃什么都可以,能吃飽就行,我感覺我很多菜都很喜歡吃。”淞垚不挑食,但由于經濟條件有限,他的飲食并不如其他孩子那般豐富多樣,營養不均衡成了他成長路上的一個難題。自小的營養不良讓他的身體顯得比同齡人更為瘦小,身高在班上男生中排倒數第二。開朗的他并沒有太計較個子矮的事實,但他很期待可以走讀,這樣可以吃得更好,但媽媽不在身邊、費用會更多、負擔會增加等問題,直接勸退了他這個念頭。
何梓珊:田野間的書香夢
在離學校十幾公里外,東上村委會長家村的一隅,住著一位名叫何梓珊的女孩,她的家簡樸整潔,卻因父親的眼疾和姐姐的高中學費而顯得有些沉重。當被問及夢想時,梓珊的話語中透露出堅定與溫柔:“希望好好讀書,將來當老師,最好是鄉村老師。”她的房間很小,剛能放下一張床,卻堆滿了書籍。“我很喜歡文學類的書籍,尤其鐘愛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書中描繪的景象令我非常向往。我也喜歡地理,生活在山區,書里學到的各種地形地貌,總能在身邊找到印證。”梓珊的房間外有個陽臺,有小燕子常來做窩,站在陽臺上,村里大片的田地和遠處的山巒一覽無遺。她在家的時候,常常坐在陽臺上看書、寫作業。 每當周末回家,梓珊總是忙個不停,喂雞喂鴨、收花生、拔草,還要協助母親做飯。然而,最近她的家遭遇了不幸——田地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水災被淹,許多莊稼受損,今年的收成預計將會大幅減少,在這樣的困境中,梓珊并沒有放棄希望,她的身影,在田間地頭忙碌而堅定。
(圖為梓珊正在給家里飼養的小鴨喂食)
梓珊平時在學校寄宿,但她更喜歡在家吃飯,因為家里的菜品有更多樣的選擇,只是她家離學校太遠確實只能寄宿。“最喜歡吃的菜是水煮牛肉,偶然吃過一次,是我很喜歡的口味。但目前學校食堂沒有這道菜,如果學校食堂可以多提供一點蛋白質類的菜品或者是有飯后水果就更好了。”梓珊在被記者問及對學校食堂的印象時說道。
陳運標:逆境中生長的象棋少年
在昌黎村的一戶普通人家里,住著即將面臨中考的陳運標。他的父親因重病喪失了勞動力,母親為了養家不得不外出打工。“媽媽每年過春節回家一次,在家呆幾天又外出打工,十年來都這樣,我平時也非常的想念她。”運標說著眼睛有點泛紅。運標在家中承擔起了照顧父親和奶奶的責任,同時還要完成學業,小小年紀的他已然生出白發。“希望可以考在家鄉附近的學校,以后找工作也就近,方便時常回家看望家人,如果有什么事可以及時趕到。”學業之余,象棋成了運標的心靈慰藉。“下棋是我六年級時的數學老師教我的,之后對象棋就有了興趣,一直到現在都還在堅持下,有時跟同學一起,有時跟體育老師一起。”象棋不僅鍛煉了他的思維,也成為了他與同學和老師交流的橋梁。然而,學校食堂的伙食問題卻一直讓他有些小困擾:“學校食堂的伙食總的來說還好,只是覺得單調了一點,吃了三年會有點膩,希望可以再多一些選擇,如果可以多一個葷菜會更好。”他懷念媽媽每年春節回家時煮的鹽焗雞,那是媽媽的味道。他曾說:“如果學校食堂能增加這道菜,我會感到很幸福。”
校長不懈奔走,終迎希望的曙光
這些孩子的故事,是無數鄉村寄宿學校的縮影。星江中學作為連州市鄉鎮中學中規模最大的初級中學,寄宿生達200余人。飲食成為了學校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星江中學校長謝耀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生活條件的艱苦,尤其是營養不均衡的問題,正悄悄侵蝕著孩子們的健康與成長。學校雖地處偏遠,卻能培養出考入清華等名校的優秀學子。為了留住學生,改善孩子們的餐飲條件,讓他們更愿意住宿并接受學校的管理,避免他們在校外沉迷于游戲等不良行為,校長四處奔走,積極爭取各方支持與援助。
“我們學校的食堂運營一直面臨著一個兩難的問題。目前,我們的餐費標準是每人每天18元,一葷兩素一湯,純肉、純青菜和清湯,確實很難保證菜式的多樣性和營養的全面性。”星江中學校長謝耀東在接受訪談時眉頭緊鎖地說道。“許多學生來自農村,家庭收入有限。因此,在制定餐費標準時,我們不得不充分考慮學生的經濟基礎,但想要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增加菜式,確實難上加難。”
視源公益發起“維C護苗”健康晚餐計劃
針對鄉村寄宿學校學生的營養健康問題,視源公益慈善基金會于2023年5月發起“維C護苗”健康晚餐計劃,在原有的餐標基礎上,通過增加3元配資,讓鄉村寄宿學生吃到營養健康晚餐,改善其營養狀況。視源公益的志愿者們在多次訪問學校后,深感孩子們的困境。他們觀察到孩子們普遍瘦弱,體檢數據也不盡人意。“我們希望通過為學生提供晚餐資助,讓孩子們能夠獲得營養均衡的健康晚餐,不再因為營養不足而影響生長發育。”視源公益慈善會秘書長丘俊輝在接受采訪時說道。
在星江中學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每個孩子都是一顆希望的種子。“維C護苗”健康晚餐計劃如同一股溫暖的春風,吹進了每一個貧困學子的心田。它不僅解決了孩子們的晚餐問題,更在無形中傳遞著愛與希望的力量。9月1日起,這群星江中學少年迎來“兩葷兩素一湯+水果”健康晚餐,視源公益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對鄉村學子健康成長的全面關懷和支持。在這片鄉村教育的沃土上,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溫柔以待,以視源公益為代表的一群人,正在為這群鄉村孩子撐起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