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2
2019年12月21日,“CSIG圖像圖形中國行—跨模態機器視覺前沿會議” 在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產業園順利舉行。本次活動由華南理工大學譚明奎教授以及CVTE楊銘博士共同擔任學術主任,多名海內外專家學者亦參與其中。
CVTE視源股份尤天遠董事致辭
“CSIG圖像圖形中國行”是由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推出的品牌活動。自2017年創辦開始,歷屆活動云集全國各高校科研以及與企業間的精英,交流前沿資訊,受到業界廣泛好評。
本次活由CVTE視源股份負責協辦。在開幕儀式上,CVTE視源股份尤天遠董事向大家介紹了當前深度學習在企業的應用現狀,同時介紹了跨模態機器視覺的應用前景及發展瓶頸。隨后,受邀來賓分別上臺,分享了研究成果。
談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動腦腫瘤分割
自動切割的高可靠性對于診斷和治療價值重大
精準醫學圖像分析是越來越多從業人員選擇的AI研究熱點之一。南方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國家特聘專家張建國教授率先上臺為來賓進行了名為《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動腦腫瘤分割》的學術報告。張教授介紹當前基于多模態MR圖像的自動腦腫瘤分割研究情況,展示如何提高分割腫瘤邊界的精度、解析當前腫瘤分割的難點,并表示自動生成的腫瘤區域與基于手動分割 DKI 對腫瘤基因突變狀態預測性能已經十分接近。
張建國教授作報告
談視頻圖像行人重識別
如何提升行人重識別的準確率與效率
緊接著,北京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史梁教授分享了他在行人重識別的最新研究成果,作出名為《視頻圖像行人重識別》的講座。行人重識別受“訓練數據難以標注、行人外觀易受光照、姿態、遮擋”等因素影響,一直在識別效率上有多重干擾。對此,梁教授介紹了他和團隊如何突破技術,顯著提升了行人重識別任務的準確率與效率。由于行人重識別是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研究熱點以及智能監控應用中的核心關鍵技術,張教授的分享受到在場人士廣泛熱議。
張史梁研究員作報告
談基于卷積核范數的數據預測
科學可以預測未來?
中國圖像圖形學會機器視覺專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劉光燦教授一上來,就拋出了有趣的問題:人類是否可以預測未來?他的講座《談基于卷積核范數的數據預測》詳細地“回答”了這一問題:針對張量序列預測問題,劉光燦教授提出一種基于卷積核范數的方法,并給出未來數據的可確定性條件。劉光燦還分享如何通過數學證明其有效的過程,并匯報相關的實驗效果。劉教授深入淺出的分析、清晰詳實的報告內容,受到了在場來賓的高度認可。
劉光燦教授作報告
談目標跟蹤算法研究
一場精彩的學術報告
下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天柱教授作了題為《目標跟蹤算法研究進展和趨勢》的學術報告。目標跟蹤是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熱門研究方向之一,同時在產業界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張教授在報告中首先介紹了視覺目標跟蹤的研究背景及其廣泛的應用前景,回顧了目標跟蹤的研究進展,介紹了目標跟蹤的數據集和當前目標跟蹤的挑戰,以及一些代表性方法和研究成果。
張天柱教授作報告
談基于視頻觀測的模仿學習
現場舉例重現模仿學習過程
接下來,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助理研究員黃文炳博士作了題為《基于視頻觀測的模仿學習》的學術報告。黃博士向臺下提出了“什么是模仿學習?”、“模仿學習到底有怎樣的重要性?”的疑問,引發眾人思考。接著,黃博士逐層深入地給會場全體參會者講解了模仿學習的基本理論與前沿方法,使用簡單直觀的例子說明模仿學習的過程,將復雜的模仿學習講解得十分透徹。
黃文炳博士作報告
談三維物體感知與重構
機械手演示引發興趣
最后,華南理工大學賈奎教授帶來題為《基于深度學習的三維物體感知與重構探索》的學術報告。賈教授回顧研究現狀,再詳細講解了初始化的平面網格難以直接重建三維物體的原因。由此,他針對物體三維重建向參會學者介紹了skeleton骨架的作用。此外,他還向參會學者展示了華南理工大學“幾何感知與智能實驗室”所研究的機械手抓取視頻,生動地講解物體抓取研究的趣味性與挑戰,引起廣大參與者的興趣和更深入思考。
賈奎教授作報告
至此,活動順利落下帷幕。作為協辦方,CVTE視源股份不但積極推動活動進展,而且致力提升業界和普通公眾對圖像圖形學科技術發展的關注。
近年來,視源CVTE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吸納眾多高精尖人才。經過不懈努力,視源在此領域不斷創新,獲得一系列科研成果,并一一應用到實際業務中,使產品更具競爭力。未來,CVTE視源股份將會繼續發揮優勢,以用技術發展推動行業發展,以培養行業人才促進行業進步。